首页 > 资讯 > >内容页

当前热讯:文峰区崇召小学开展“万物复苏 魅力惊蛰”惊蛰节气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2023-03-06 19:17:05 来源:教育文摘周报


【资料图】

惊蛰,又名“启蛰”,是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三个节气。太阳到达黄经345°,于公历3月5-6日交节。惊蛰反映的是自然生物受节律变化影响而出现萌发生长的现象。时至惊蛰,阳气上升、气温回暖、春雷乍动、雨水增多,万物生机盎然。

二十四节气是古人的智慧结晶,是我国传统的文化习俗。因此3月1日- 6日,文峰区崇召小学开展了“万物复苏 魅力惊蛰”惊蛰节气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春雷响,万物长”,惊蛰时节正是大好的“九九”艳阳天,气温回升,雨水增多,农家无闲。崇小学生正在介绍惊蛰时节,一起探讨惊蛰时节藏在泥土里动物出土的真正原因。同学们诵读关于惊蛰节气的古诗词,通过吟诵表达着对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赞叹。崇小学生们走出校门,在老师的带领下寻找昆虫、感受大自然。惊蛰时节,数声春雷,虫鸣成阵,满城花事,是一个诗情画意的季节。古人于惊蛰时节多吟诗赋词,寄托情怀。在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据说惊蛰吃梨可以让害虫远离庄稼,让庄稼有个好收成,而且吃梨还有清热去火的功能,回到家里崇小学生们和爸爸妈妈一起熬制梨汤,品味惊蛰文化。学生妈妈开心的告诉老师:“孩子不仅对‘惊蛰’节气有了更深刻的了解,还知道了如何辨别枸杞的好坏,学会了炖冰糖雪梨。”崇小画家们也描绘了一幅幅生动的惊蛰节气绘画作品。深刻诠释了对“惊蛰”的理解。

崇召小学充分利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各种教育契机让学生获得知识与情感的发展。此次活动的开展,不仅使学生了解了节气与气候变化等方面的关系,更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

标签: 万物复苏 二十四节气